4月25日下午,新时代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培训现场会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劳动教育创新发展成果展示交流会分别在浙江师范大学附属嘉善实验学校亭桥小学、上海世外教育附属嘉善县西塘小学、浙江师范大学附属嘉善干窑中学举行。每个分会场聚焦一个现场劳动项目教学展示课例,围绕“基于劳动项目探索手册的深度实践”主题展开沙龙研讨、专家点评等活动,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实现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价值。
《动手动脑有创新——马达的利用》劳动项目教学展示在主会场浙江师范大学附属嘉善实验学校亭桥小学举行。来自海盐县向阳小学教育集团朱芳芳、平湖市乍浦天妃小学高建以及嘉兴市实验小学徐德亮三位老师密切配合,通过认识马达、设计马达产品和制作马达产品,引导学生深度体验劳动过程,掌握劳动知识和技能,培养创新精神。
朱芳芳老师引领项目任务一“认识马达”,朱老师以春晚节目《秧BOT》引出项目,以生活中的马达产品大调查为切入口,以尝试搭建简单的电路让马达动起来为突破口,在多层次的头脑风暴中,深化对马达产品、马达结构和原理的认识与理解,为后续创意设计马达产品奠定了基础。
高建老师引领项目任务二“设计马达产品”,高老师巧妙利用照片和DeepSeek引导学生欣赏琳琅满目的马达产品,在设计马达产品资源支架助力下,明确产品设计标准,学生尝试设计个性化马达产品。师生共同聚焦产品设计的科学性、结构的合理化和造型的创意度等方面,交流并修改完善,在自评互评中推优展示,激发了学生创作的热情和创新思维,为制作马达产品搭桥铺路。
徐德亮老师引领项目任务三“制作马达产品”,徐老师前置评价量表,让学生清晰任务的价值。结合闯关争星活动,增加师生手搓人形AI智能支架、自选材料超市资源支架,课堂探索从“师-生”两元支架模式,走向“师-生-机”三元立体支架样式,指导学生制作完成了高品质的马达产品,促进了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和高阶创新思维的形成,深刻领悟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内涵。
主题沙龙,由来自沈阳市铁西区勋望小学建南教育集团的高杰、苏州市吴江区七都小学的沈英、上海青浦区逸夫小学的陆燕、海盐县百步小学的李青以及三位上课教师,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展开如何“基于探索手册的劳动项目深度实践”主题沙龙。老师们对“学为中心”的探索手册内涵与价值给予充分肯定,并对探索手册如何更好地链接学生需求提出了自己中肯的建议。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教育学会劳动教育分会副秘书长宋时春认真观摩课堂教学、听取了教师们的交流发言后,对课堂教学和教师分享给予了肯定。她强调,劳动教育已从理论迈向实践,优秀的劳动课需要以学生为实践主题,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生命活力,要注重培养思维能力并强化合作互动。她鼓励教师,落实好“学为中心”的劳动课堂同时,要以更强烈的责任感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原则,兼顾因材施教,为促进学生终身发展努力奋斗。
上海世外教育附属嘉善县西塘小学分会场以《弘扬传统文化——用盘扣美生活》为主题,呈现了一场兼具文化底蕴与劳动智慧的劳动项目展示。项目立足嘉善本土劳动教育资源,紧扣“美好生活劳动创”的大概念,以“盘扣初认识”“盘扣巧设计”“盘扣精制作”三大进阶任务为主线,构建起“认知—实践—创造”的立体化教学框架。依托自主研发的《劳动探索手册》,将科技元素融入传统工艺,引导学生通过调查、设计、制作、应用等环节,领悟材料选择、技法运用与创意表达的精髓,最终以劳动成果装点生活,践行“以劳育美”的核心理念。
嘉善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下甸庙小学许梦娜老师以“小盘扣大调查”为引,带领五年级学生开启任务一《盘扣初认识》之旅。学生深入了解盘扣的历史、形态与技法,感受非遗文化的博大精深;动手尝试基础盘扣制作,体验“折、卷”等传统技艺,在实践中领悟工匠精神;任务尾声的自评互评环节,更让传承非遗的使命感在学生心中悄然萌芽。
上海尚阳外国语学校桐乡实验学校沈燕老师的任务二《盘扣巧设计》课堂,将学生化作“小小设计师”。借助《劳动项目探索手册》,学生从配色美学到技法创新,绘制出兼具传统韵味与个性表达的盘扣设计图。在灵感分享会中,一件件经典盘扣实物成为创意催化剂,学生通过多轮方案迭代,将“和谐之美”“匠心之魂”融入设计细节,让古老技艺焕发青春活力。
上海世外教育附属嘉善县西塘小学李能能老师的任务三《盘扣精制作》将教学推向高潮。学生们依据设计图,选取材料,运用“编、折、盘卷”等技法,配以流苏、珠链点缀,打造出花式盘扣??翁们康靼踩娣队刖媲缶⒅兀币幻睹对⒁馍詈竦呐炭坌卣?、挂件等在展示区亮相时,劳动创造美的真谛不言而喻。这场融合技艺传承与审美教育的实践,让非遗真正“活”在了当下。
主题沙龙环节,执教老师与上海市佳信学校张一、苏州市吴江区梅堰实验小学朱耀琴等专家,围绕“探索手册的深度实践”展开思辨。聚焦基于学生发展的劳动项目目标导向、聚焦探索手册的劳动项目深度实践、撬动劳动素养发展的评价驱动三大维度,参与沙龙的老师纷纷指出,劳动教育需以传统文化为根,以现代技术为翼,让学生在“做中学”向“创中悟”的跨越中,实现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苏州市职业大学劳动与职业教育研究所所长、中国教育学会劳动教育分会副理事长傅小芳教授从主题有热度、目标有高度、内容有梯度、教学有效度、课堂有黏度、评价有温度六个维度,高度评价了三任务的教学。她强调,劳动教育应锚定“以文化人、以劳育人”的初心,通过盘活非遗资源、创新教学形式,让传统技艺成为滋养学生文化自信的源头活水。
《有始有终有收获——花卉繁殖》劳动项目聚焦花卉繁殖的技术学习及实践,包含三个子任务,以两堂视频课及一堂现场展示课形式呈现。
嘉善县第一中学的邵青莲老师带来任务一“花卉的播种繁殖”的视频课程,他通过生动的讲解和现场示范,让学生们了解了播种繁殖的原理与操作方法;嘉善新世纪学校的李贤梅老师在任务二“花卉的分株繁殖”的视频课中,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掌握分株繁殖的技巧;浙师大附属嘉善干窑中学的钱晓蕾老师则在任务三“花卉的扦插繁殖”现场展示课上,学生以直播间带货、主持人形式讲解,教师以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为学生们答疑解惑,帮助他们完成花卉的扦插繁殖学习。这一系列课程不仅让学生们学到了花卉繁殖的知识和技能,更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主题沙龙以“基于探索手册的劳动项目深度实践”为主题,来自上海市青浦瀚文小学的朱美琳老师、江苏吴江区实验初级中学的顾志荣老师、嘉善县初中劳动教研员董雪春老师以及钱晓蕾、李贤梅、邵青莲和黄羽彤老师等参与讨论。各位老师围绕主题,分享了自己在劳动教育实践中的经验与心得,共同探讨了如何基于探索手册,深化劳动项目实践,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讨论氛围热烈,思维的火花不断碰撞。其中淄博市博山区特殊教育中心学校宋宁宁老师和日照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李波老师还与台上进行了互动交流。
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劳动教育教研员、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教育部基础教育劳动教学指导专委会委员王秀玲专家对沙龙进行了专业点评。王老师充分肯定了各位老师的实践成果,并从专业角度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和指导,为劳动教育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劳动项目探索手册是连接“课程标准-真实世界-人的发展”的桥梁,不仅是学教变革的工具,更是教育生态重构的催化剂?;疃ü投钅拷萄д故?、主题沙龙研讨、专家评点等多元形式,生动展现了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在劳动教育创新实践的探索成果。不仅为劳动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路径,更彰显了“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育美”的育人价值。